「美國的技術訓練與體能分開,每次的技術訓練只有 1 個小時;對台灣學生來說,訓練量突然差這麼大,會有點不習慣。」楊賀丞非常訝異,「台灣夏天可能從兩點練到六點半,四個半小時;在美國我們每週一、三、五各做一小時重量,下午再排一小時技術訓練就結束了。」

 

「去美國讀書是我的一個夢想,希望可以到美國打球。」楊賀丞自小熱愛棒球,兒時最喜歡與爸爸玩傳接球,全家常常窩在電視前看棒球比賽,五年級接觸社區少棒,對棒球的熱愛只增不減,種下了美國打棒球的夢想。

 

目前大一的楊賀丞說道,興起赴美求學念頭的學生不在少數,然而實際去實踐的選手卻屈指可數,除了是因相關資訊有限、接觸管道不易,以及申請手續繁複外,課業要求也是一大挑戰。
尤其,楊賀丞從國中開始,接受台灣體育班教育長達 6 年。回憶國中體育班生活,他娓娓道來……

 

「身邊很多同學都是從小開始打球,課業基礎不是很好,讓他們認真上課很難,而且聽不懂,也不會想要繼續聽;同學中,很多人真的認真過,但可能是中間的斷層愈來愈大,就算認真了還是不會,最後就算了。」

 

延伸閱讀:

.體育班制度太僵化?我們開一條路,幫孩子找出路!

 

楊賀丞早將眼界放遠到往後的職涯發展,認為多接觸一些其他領域不是壞事,因此,除了練球,也排定自修時間與補習英文,努力跟上課業。

 

家裡從事教育業,楊賀丞的父母謹慎為他的學業把關,陪著他面對課業的壓力,克服讀書不友善的環境,「國一國二時,我的功課還算不錯,國三訓練量愈來愈大,」他尷尬笑說,「上課不小心就會睡著,成績也漸漸掉了下來……,逐漸就沒有辦法兼顧了。」

 

到了高中,楊賀丞試過認真讀書,「但是我們讀的東西跟普通班不一樣,就是簡單很多,考試前也會發題庫,告訴你會考什麼,然後給答案。」他的父母雖然擔憂楊賀丞的學業成績,但是,眼見孩子對棒球的熱情,雙親仍站在支持孩子的這一端,並積極為他找尋打球與學業可以並行的可能。

 

為什麼決定出國?楊賀丞委婉說:「如果一直留在台灣的體育班升學體制裡,也是只有打球,沒有讀書,生活大部分時間除了棒球還是棒球。」

時常從旁人口中聽到,「不打球以後要幹嘛?」楊賀丞為此特別做過功課,非常清楚,若按照一般體保生制度升上大學,生活重心也僅有棒球。

 

「台灣多數球隊都是讓大家選同一兩種科系,盡量在同一個時間上課、一起練習;為了訓練時間方便管理的前提下,科系選擇不多,就不太有機會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系。」

 

比起同儕,楊賀丞在高中階段便已意識到、需要培養棒球以外的第二技能,「以前面對考試,都是把題庫答案背一背。對於升大學,除了棒球,實在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。」

 

赴美打球的契機不單只為了圓夢,楊賀丞坦言:「會想要學一些棒球以外的東西,我覺得,多接觸一些其他領域也不是壞事。」早將眼界放遠到往後的職涯發展,楊賀丞不止努力訓練,也排定自修時間與補習英文,努力跟上課業。

 

他說:「想學棒球以外的知識,不然,如果一直打球,好像有點單調,不做這個 (棒球),好像就沒有其他興趣。」他早在高一就確立志向,去美國「留學 + 打棒球」,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兼顧球技與課業。 

 

 

延伸閱讀:

.去美國留學不一定是為了打大聯盟,更重要的是把路走寬

.棒球人的社會責任:從運動科學教育與耕耘基層開始

 

高一寒假期間,楊賀丞曾經參加蓬勃主辦,邀請美國小聯盟教練來台灣執教的棒球訓練營。

 

高一寒假期間,曾經參加蓬勃主辦,邀請美國小聯盟教練來台灣執教的棒球訓練營,高三時,又在 PEAK FORCE 蓬勃國際的協助,獲得美國密里根學院棒球隊教練面試機會,「我們飛到美國,與教練面對面,現場展現自己的技術表現。」這一趟,沒有白飛,測試之後不到 12 個小時,就順利獲得學校的錄取資格與獎學金,開啟了美國留學之路。

 

楊賀丞選擇程式設計為主修,他直言,「特別選一個看起來比較有趣的領域學習,跟以前相較,學到的東西比較多元。」

 

為了銜接未來赴美可能面臨的比賽頻率與強度,在美國大學技術教練的提醒與 Peak Force 執行長 Dr. Sato 及總經理 Jeff Hsu(徐正賢)的建議下,楊賀丞在確定入學資格後,已在台灣做好體能訓練的規劃,把自己的身體狀況準備好。

 

赴美讀書後,楊賀丞確實感受到兩地的差異。

 

在美國,技術訓練與體能分開,每次的技術訓練僅有 1~2 個小時。

 

「美國的技術訓練與體能分開,每次的技術訓練僅有 1~2 個小時;對台灣學生來說,訓練量突然差這麼大,會有點不習慣。」楊賀丞非常訝異,「台灣夏天可能從兩點練到六點半,四個半小時;在美國我們每週一、三、五各做一小時重量,下午再排一小時技術訓練就結束了。」

 

關於體能,楊賀丞才剛到美國,就發現隊友的身材都非常厚實,他更看過原本體格普通的學長,訓練一段時間後,身體變得很壯,與以前在台灣學校棒球隊所經歷的體能訓練不一樣。

 

他說:「過去,在高中時做重訓,重量都是由自己調配。」但在美國,學校有外聘的專任體能訓練教練,教練重視運動科學,因此會依據每個人的身體數據,各別開立屬於個人的菜單。雖然訓練時間不長,但與過去身材相比、壯碩不少,在實戰上能明顯感受到力量的提升。

 

課業上,楊賀丞曾經親眼看見同齡隊友,因為成績沒有達到標準,置物櫃馬上被清空,也不得參加任何訓練與球賽,非常嚴格執行!

 

在美國,球季只有春季,如果學業成績沒有達到標準,連練球都不行;在台灣,就算考 0 分也能打球,「而且,有些考試會有題庫,學生也不會想真心學,只會想背一背應付考試。」

 

考試前,與隊友相約到圖書館讀書、討論課業,這是在台灣相對較少的現象。

 

楊賀丞特別指出,球隊中不乏理工科的高材生,既會念書又會打球。考試前,隊友常常會相約到圖書館讀書、討論課業,這是在台灣相對較少的現象。

因此,楊賀丞的美國生活是這樣的畫面:日常生活被課業塞得滿滿的,眼前不是熟悉的語言、環境,以及從沒接觸過的學科,「忙到想出去玩的時間都沒有!」他苦笑。

 

雖然現在課業充滿挑戰,但可以感受到新知不斷地湧入,「面對學業變得比較有動力,就會想多學。」楊賀丞說。

 

「努力一定很累,準備考試一定很枯燥乏味,但是,當你真的達到目標的時候,就會覺得一切好像沒有那麼辛苦了,很有成就感!」這段日子,非常充實,付出的努力與收穫,使得楊賀丞更加有自信心。

 

許多人認為出去留學,實力必須很頂尖,課業要很厲害,其實不盡然。
楊賀丞自認,過去在台灣時,並不是最突出的球員,赴美讀書也是因想學習第二專長,從出發前的前置作業到實際赴美所遇到的種種挑戰,楊賀丞說:「我覺得蠻值得的。」

 

楊賀丞雖然美國不到一年,計劃即被新冠病毒打亂,「打個4、5場,球季就被取消有點難過。」但在這期間已收穫不少。

他說,如果家庭條件允許,只要確定好志向,非常推薦台灣學生運動員可以拿出自信,勇敢地出去闖!

 

「努力一定很累,準備考試一定很枯燥乏味,但是,當你真的達到目標的時候,就會覺得一切好像沒有那麼辛苦了,很有成就感!」楊賀丞說。

 

出去的門檻並不難,真正的挑戰在美國!

 

「最大的改變應該是自信心吧!台灣太追求不能有錯誤,剛去美國的時候不太敢講英文,因為怕講錯,但現在至少不會害怕講英文,反正他們有不會太在意你有沒有講錯,聽得懂就好。」

 

因為疫情,楊賀丞暫時回台,持續維持體能訓練,調整姿勢,保持球感;課業也不敢怠慢,跨時區的遠端課程之外,也時常溫習所學,他期許自己:「時時刻刻準備好自己!」如同 Dr. Sato 與 Jeff 所言,技術準備好、體能準備好,學識準備好,當機會一來臨,才能有實力好好把握住。

 

 

延伸閱讀:

.江奕昌:「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份!」

.天才遇到了懂訓練的人,就產生怪物!

 

上一篇:專練你的籃球智商-台灣首位… | 下一篇:暫無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