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奕昌說:「台灣花了很多時間在做技術訓練。我國中畢業剛去美國讀高中時,我的打擊技巧是同儕間最好的,但是我的力量就是輸人家。最直接能觀察到的部分就是我球打不遠。」

 

「天才遇到了懂訓練的人,就產生怪物!」如何藉由運動科學提升運動員表現?在當今各國運動科學越趨發達的環境下,更顯重要。(看更多…關於運動科學訓練

 

江奕昌國中畢業後,舉家移民美國。他不僅以棒球背景與美國紐約皇后大學運動科學系的畢業證書,順利找到美國職棒芝加哥小熊隊小聯盟體能教練暨翻譯的 Dream Job 之外,更持續進入 California University, Pennsylvania 運動科學所進修,取得碩士學位。

 

今年,江奕昌帶著美職與中職累計超過 12 年雄厚資歷與豐富經驗,加入 PEAK FORCE 教練團隊,投入灌溉基層、導入運動科學觀念。

 

江奕昌分享,初到美國時的衝擊,「我的打擊技巧是同儕間最好的,但是我的力量就是輸人家!」力量的差距,最根本就是源自於體格上的差距。

從前運動科學不普及的時代,人們容易將體格差距怪罪到亞洲的基因。江奕昌卻不這麼認為。他以實例說明:「現在很多高中或大學出國念書的選手,可以很明顯看到他們不論是身材或身體厚度,都有明顯提升,與同期在台灣讀高中、大學所培養出來的選手,體型就是不一樣。」
 


 

過去,時常聽到許多人將爆發力、速度不敵歐美選手歸咎於先天劣勢,江奕昌說:「很明顯,你把亞洲人拉去那樣的環境訓練,他的身形也可以長出接近歐美人的厚度。」

「台灣跟美國比起來,我們球員的力量跟爆發力就是比較落後,以前很多人推託亞洲人基因不好 但我覺得其實就是訓練的問題,因為我們以往對於重量訓練、肌力、爆發力訓練就是沒有那麼重視。」與爆發力、速度相比,台灣更著重技巧訓練。

 

江奕昌說:「台灣花了很多時間在做技術訓練。我國中畢業剛去美國讀高中時,我的打擊技巧是同儕間最好的,但是我的力量就是輸人家。最直接能觀察到的部分就是我球打不遠。」江奕昌也指出,歐美選手對亞洲選手的既定印象就是技巧好,但力量表現的部分就沒那麼好。

 

江奕昌說:「台灣選手接觸重量訓練的時間,真的是比歐美選手來的晚。透過重量訓練帶給身體強度,訓練比較不容易受傷,甚至若真的不幸受傷,復原的速度也會比較快。」
 

運動科學並不是一定可以化腐朽為神奇,科學化體能訓練、重量訓練,目的在於提升整體身體素質,降低受傷風險。

 

江奕昌說:「到了美國這樣一個高強度競爭的地方,若身體素質沒有提升,受傷機率一定會增加。」運動科學訓練概念在江奕昌還是基層選手時並不普及,「我是上了大學才接觸!」他說,自己曾假設,若更早知道科學化體能訓練,也許可以更精進,「雖然不敢說接收到那些資訊就一定會怎樣,但我覺得就算沒辦法到達更高層級,至少也會打得比當初好一點,至少可以多打幾支全壘打。」他笑說。

 

隨著運動科學訓練普及,江奕昌說:「這很現實,人家在做,你沒有做,差異就出來。如果想要增進自己的選手,就會想辦法投資自己。」

 

觀察近幾年,美國運動科學訓練方式普及,愈來愈多棒球選手會在休賽期間,尋找優秀的訓練中心,自主訓練、鍛練體能。慶幸的是,台灣在技術端實力大家有目共睹,但在科學化體能訓練則不若歐美國家。

 

江奕昌直言:「我們的技術不會輸人,但科學化體能訓練這方面真的落後很多。」

 

若將目光放眼至世界舞台,技術層面固然重要,但爆發力、速度與身體素質等仍不容忽視,若想達到更高層級的舞台,技術訓練專業與運動科學訓練專業之間的互相尊重,以及兩大專業相互結合與搭配得宜,已經是必然的趨勢。

 

延伸閱讀:

專練你的籃球智商 ── 台灣首位.美國機構認證籃球技術訓練師|余平顥

 

 

上一篇:去美國留學不一定是為了打大聯盟,更重要的是把路走寬! | 下一篇:體育班制度太僵化?我們開一條路,幫孩子找出路!